感謝 zeal 老師 的教導。
本文是聯成電腦(桃園分校)課程: Illustrator 所設計之簡單基礎 Icon。
Icon 是網路常見的圖示,使用範圍相當廣泛:檔案類型的識別、應用程式的圖樣、工具列 & menu 用途~
以下開始設計介紹:
① 開啟檔案
新增 「網頁 」文件(大小 =800x600 ,單位 =像素,色彩模式 =RGB, 點陣特效 =72ppi )→【確定 】。
② 繪製物件
利用「橢圓形工具 」→ 繪出正圓(外框 =無,填色 =放射狀漸層,不透明度 100 %、顏色自設,這裡本人是 H202 S32 B100、不透明100%、位置 0% – H202 S79 B78 、不透明度100% 、位置 100% )。
※小技巧:橢圓形工具+Shift鍵 可拉出正圓。
③ 繪製反光
利用「橢圓形工具 」→ 分別於圓球左上角 、右下分別於圓球左上角 、右下分別於圓球左上角 、右下繪出直橢圓 →「直接選取工具 (快速鍵 A)」→ 適當編輯
※錨點設定:【編輯/偏好設定選取和錨點顯示 】→ 設定(錨點=控制點 =第 3個縮圖,勾選 「選取多個錨點 時顯示控制點 」),目的→方便錨點編輯。
這裡就稍微考驗拉邊的技巧,反光物件重點在於靠球體外邊要對齊。
兩個反光物件設計好後,利用【高斯模糊】把反光物件邊緣模糊化:
設定(外框 = 無,填色 = 白色,不透明度 =40 )→【效果/模糊 高斯】(半徑 =3)。
④ 繪製陰影
利用「橢圓形工具 」→ 於圓 球下方繪出寬橢(外框 =無,填色 =黑色,不透明度 = 50 )【效果/模糊 高斯】(半徑 =5 )
※注意:陰影圖層需在下層,可快速鍵:Ctrl + [
複製剛做好的陰影物件,向內適當縮小(外框 = 無,填色 =白色,不透明度 = 40 )→【效果/模 糊高斯糊】(半徑 =3 )
※此陰影效果是讓球體物件有透明感。
⑤ 貼上字符
微軟提供很多字符庫,這些可以善加利用:「文字工具 」→ 單點畫面空白處 →【文字/字符 】(字體可選 Webdings 或 Wingdings),選取喜歡的字符。
設定字符顏色,配合球體的顏色,這裡我的設定是:填色 =H202 S70 B70 ,不透明度 =90 )
⑥ 轉存檔案
繪製好的圖片如果不能使用就沒意義了,因此這步驟最為重要。
【檔案】→【轉存】→存檔類型選擇 (*.PNG)
PNG選項:螢幕 (72 ppi) 、背景 → 透明。
【完成Icon(去背)】
【完成Icon(白色背景)】
【心得相關】:
我在聯成還學過 PHOTOSHOP,印象中老師有提過這兩個繪圖上的差異 PS是點陣,而以拉是向量,名詞的意思我也許可以理解,但是真實差異上到底是在哪裡?我好像在畫稍微感覺到差異了。
以拉繪圖過程中,比較多是在“拉線”,構成這些條件的就是兩點 & 線~ 而為什麼會用以拉畫 ICON 就是在於向量繪圖的優點:透過點線面組合出來的圖形可以任意編輯大小。
以上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可能,老師在教的時候沒講解這些,但是現在想想,軟體與繪製的物件都是有相關聯的。